股票杠杆配资开户 1962年,陈毅在“七千人大会”讲话时,特意提到了“农妇”周篮嫂_彭坑_游击队_伤口发炎

发布日期:2025-04-28 21:25    点击次数:114

股票杠杆配资开户 1962年,陈毅在“七千人大会”讲话时,特意提到了“农妇”周篮嫂_彭坑_游击队_伤口发炎

1962年初,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了县以上各级负责人参加的“七千人大会”,在会议期间股票杠杆配资开户,陈毅特意赶到江西代表驻地,看望了参加会议的同志并发表讲话,特意提到了一个人,他无限感慨地说道:“彭坑那个周篮嫂,对我们的支持真的是太大了!”还嘱咐大余、信丰、南雄等县的负责人,让他们回去以后代他向周篮嫂问好。

那么让陈毅这位共和国元帅一直记在心中的周篮嫂究竟是何许人也呢?一切还要从二十多年前说起。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决定长征,留下了部分人员坚持游击斗争,1935年4月初,陈毅辗转突围到中共赣粤边特委、军分区所在地油山,他经常往来奔波于各个游击区之间,常在红军游击队设立在油山脚下彭坑的秘密联络点落脚休息。

彭坑位于赣粤边大余、信丰、南雄三县的交界处,村中有一幢单门独户的农舍,就建在山脚处,户主名叫刘汉光,是个老实巴交的庄稼汉子,他的妻子三娣子为人热情,聪明能干,油山革命根据地建立之后,她就担任了游击队的秘密交通员。

展开剩余93%

自此之后,她的家就成了游击队的秘密联络站,三娣子经常挎着一只竹篮,伪装成上山打猪草的人,实际上是为游击队送粮食、买东西、传递情报等,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

1936年初,陈毅和游击队员们常常到彭坑、黄坑口一带活动,就住在三娣子家后山上的一所存放农具杂物的小茅屋中。

1936年端午节这天,天上下起了瓢泼大雨,陈毅带着几名游击队员来到了小茅屋中,晌午过后,雨还不见停,大家独自都饿的咕咕叫,警卫员也发愁不已,就在这时,一个披着蓑衣、手提竹篮的妇女走了进来,大家一看,正是三娣子给大家送粽子来了。

陈毅看着面前香喷喷的粽子,再看向已经被雨水给淋湿了的三娣子,感激地说道:“大嫂啊,你这样叫我们怎么感谢你呀!”

三娣子拿衣袖擦了擦脸上的雨水,笑着说:“看老刘同志(陈毅化名)你这话说的,要不是为我们穷苦百姓闹翻身,请也请不到你们到这穷山坑里啊!”

陈毅笑着问她:“大嫂,我们还不知道你的大名哩!”

“唉,我从小就生在穷人家,三岁就被卖到了刘家做童养媳,大家都叫我三娣子,哪里取过什么大名哩。”

陈毅接着道:“闹革命嘛!男女平等,你有个名字,工作上也方便,你说是不是啊?”

三娣子说:“好是好,就是我没有文化,我看得出,你是个有文化的人,要不就请你给我取个名字吧?”

陈毅听后笑着说:“那我就不客气了,我问你,你娘家姓啥?”

三娣子回答道:“姓周。”

陈毅想了想,又看着面前的那个竹篮子,爽朗地笑道:“有了!你娘家姓周,你又经常给游击队送饭买东西,手里少不了一只篮子,我看,你不如就叫周篮吧,怎么样?”

陈毅的提议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叫好,这个名字太形象了,三娣子也非常满意,抿着嘴连连点头:“做得做得!”

从此之后,游击队员们都亲切地称呼三娣子为周篮嫂。

1936年8月,陈毅的腿伤复发了,行动不便,中共赣粤边特委指示让陈毅养伤,周篮嫂承担了这个任务,她和丈夫暗中将陈毅接到了家中休养,为安全起见,她将陈毅藏到了自家存放粮食的阁楼里。

陈毅的腿伤是在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前的一次战斗中负伤的,因此才被留了下来,当时要不是周恩来强硬地要求为陈毅做手术,只怕他这条腿都保不住了。

即便如此,做完手术之后,陈毅并没有得到及时的休息,再加上过度劳累使得伤口发炎,如今整条腿肿得像个冬瓜一般,疼痛难忍。

当时,国民党军队对山里的百姓采取限额采买的办法,规定在商店里面买东西,一次只许买两升米,一斤肉,一两盐,否则就以“济匪”、“通匪”等罪名抓捕,那些紧俏的物品,如药品、香烟等更是禁止购买,因此,游击队里药品奇缺,很多伤员因为无药医治而牺牲。

陈毅的伤腿又红又肿,必须要用消炎等药物才行,但由于无处买药,每日疼痛难忍,周篮嫂心疼地直掉眼泪。

周篮嫂突然想起自己小时候上山砍柴,不小心砍伤了手,就是用草药敷好的,她就想要不要用草药敷敷。

于是,她每天下田劳动以后,都要去山上挖草药,带回了一捆捆辣蓼草、狗贴耳草等,回到家里将草药洗净加些盐放在锅里煮,等煮出药味以后,将药水舀进大水桶里,再挑到阁楼上给陈毅清洗伤腿。

加了盐的药水渗入伤口非常疼,每次清洗时,陈毅都痛得满脸大汗,但他从来不喊痛,咬紧牙关强忍着,看到周篮嫂不忍心再清洗时,他反过来鼓励周篮嫂:“莫怕,尽管洗得去!”

伤口清洗以后,又用药水热气薰一个小时,再用狗贴耳草和蚂蚁窝一起捣烂制成的药饼贴到伤口处,用布条包扎好。

经过周篮嫂半个多月的细心照顾,陈毅大腿上的红肿居然神奇般地消失了,伤口也在慢慢地愈合。

陈毅高兴地对周篮嫂说道:“没想到你还有这一手哩,真不简单!没用一滴红汞,没要一块纱布,就把我的伤腿给治好了,你真是一位高明的医生!”

周篮嫂不好意思地说:“莫哇了,其实,我也是试着干的哩,可不是什么医生。”

在陈毅养伤期间,国民党反动派不停地进村“围剿”,为了确保陈毅的安全,周篮嫂时刻警惕周围的一切。

一天黄昏,陈毅正坐在屋后的树下看书,警卫员则是在不远处擦枪,突然,家里的狗狂叫起来,周篮嫂顺着狗叫的方向看去,只见一群荷枪实弹的国民党兵正朝着彭坑赶来,情况非常危急。

此时,周篮嫂正蹲在门前的沟边洗草药,要赶回屋里通知陈毅已经是来不及了,要是大声叫喊肯定会被国民党兵给听见,到底该怎么办,让她一时没了主意。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周篮嫂看到家里养的一头猪跳出了猪栏,正在屋门前哼哼唧唧,她急中生智,连忙从沟里捡起一块石头,朝门前的猪扔去,大声喝骂道:“你这头瘟猪,还不快回去,这么多当兵的,小心让他们给一枪子崩死了着。”

陈毅和警卫员听到周篮嫂的“示警”,知道敌人来了,连忙从屋后上山,悄悄地钻进了深山密林。

国民党士兵对周篮嫂的话并没有多在意,搜查一阵后没有发现什么线索就离开了,这让周篮嫂松了一大口气。

当天晚上,看到国民党兵没有再来,陈毅才和警卫员下山来到周篮嫂家,一见到周篮嫂,他就竖起大拇指夸道:“正是多亏了你啊,要不然我早就去马克里喽,你真有法子,当得是一个诸葛亮哩!”

第二天,周篮嫂和丈夫刘汉光将家里阁楼的杂物挪开,让陈毅他们有事就到阁楼活动,阁楼四面通风,旁边还有一扇侧门,门边摊了一块桥板,如果出现意外,还可以通过侧门转移到屋背后的深山密林中。

周篮嫂机智的行为让陈毅非常感激,他后来给游击队的战士们讲话时说道:“你们别看敌人这么凶,我们有群众,他们要打我们,摸不着,我们要打他们,他们肯定跑不脱,群众拥护支持我们,我们一定会取得胜利!”

1936年底,国民党江西省政府为了围捕境内的红军战士,采取移民并村、封山封坑、严密保甲、限买连坐等狠毒手段,企图将红军游击队饿死、困死在大山里。在国民党一系列的手段下,游击队的给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一天,油山游击队大队长曾彪按照陈毅的指示,急匆匆赶到周篮嫂家,让她想办法到池江把那里地下党组织弄来的一百多发子弹运回来。

这不是一个很容易的任务,从彭坑到池江,必须要经过敌人设立在小汾和弓里的两个哨卡,稍不留神就会引起敌人的注意,周篮嫂得到消息后,二话没说就接下了这个任务。

这天上午,周篮嫂特意多穿了两件厚厚的衣服,挑了一担柴刀池江圩去卖,趁机和地下党同志取得联系,拿到了这批子弹。

回来的路上,她将一百多发子弹捆在身上,外面再罩了一件厚厚的棉衣,就这样,她闯过了池江和弓里两道哨卡,就在她走到小汾桥头的哨卡时,敌人哨兵强行让她脱衣检查,周篮嫂装作很害怕的样子,慢慢地向哨卡右边的高坎移动,趁敌哨兵没注意,用脚使劲蹬了一下坎沿,坎沿崩了的泥土簌簌滑落,她顺势往下一歪,伴随着一声惨叫,滚到了下面的沟里去了。

好一会儿,周篮嫂才满身泥土地从沟里爬出来,就跟个“泥猴”似的,那些哨兵见状全都哈哈大笑,也不提搜身的事了,挥着手让她赶紧过去,就这样,她有惊无险地穿过了哨卡。

回到家时,周篮嫂嘴唇已经冻得发紫,她连忙换上干净衣服,喝了一碗姜汤,连夜上山将这些子弹送到了游击队那里。

第三天,陈毅又将周篮嫂找来,让她想办法再去一趟池江圩,买些电池回来,周篮嫂欣然答应了。

这天晚上,周篮嫂提着一只大火笼,从池江圩赶回了家,陈毅和游击队员早已在家中等候多时。

见到陈毅后,周篮嫂一脸沮丧地说:“咳,今天算是白跑了一趟,电池没有买到。”

陈毅信以为真,看周篮嫂满脸愧色,出声安慰道:“这算啥子,今天没买到,下次再买嘛!”

说着他就接过了周篮嫂手里提的那只大火笼,只觉手上一沉,惊讶地说道:“这里面装的是啥子?好重呦。”

周篮嫂“噗嗤”一笑,指了指火笼:“你拨开灰看看,够你们用十天半个月了吧?”

警卫员连忙将火笼盖打开,拨开灰发现里面全都是新电池。

陈毅哈哈大笑道:“周篮嫂啊,你骗过了敌人的哨卡,差点把我这个老兵也给骗了哩!”

抗战爆发后,为打击日寇,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年8月15日,中共赣粤边特委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南方各游击区域工作的指示》,发表了《告赣南同胞书》,呼吁赣南民众团结抗日,并指示各地党组织和游击队,停止游击战争。

不久之后,国民党撤退了一部分“围剿”油山游击队的驻军,9月8日,陈毅在大余池江与国民党大余县政府代表进行谈判,达成了合作抗日的七条协定。

9月11日,陈毅又风尘仆仆地赶往赣州,与国民党江西省保安处和第四区保安司令部的代表会谈,达成了改编赣粤边游击队的九条办法。

一天,周篮嫂去池江圩买东西,路上碰见了一个常到自己家里来的游击队员,从他那里才得知,为了打日本,现在国共两党已经合作了,油山游击队也要改编成新四军,即将奔赴抗日前线,他还神秘地告诉周篮嫂,她曾经照顾过的那位“老刘”就是陈毅,现在陈毅和陈丕显等人就在小汾、弓里、板棚下等地集中游击队整训。

周篮嫂这才知道了真相,她真心地为陈毅等人高兴,终于不用再在山里受苦了。

第二天,周篮嫂一大早就来到了板棚下,欢送红军游击队上前线。

陈毅换上了一套崭新的军装,周篮嫂差点都没有认出来,还是陈毅看到了周篮嫂在欢送的队伍人群中,连忙走过去,拉住周篮嫂的手,感激地说道:“周篮嫂,我们在这里给你添了不少麻烦!”

说着,他伸手从上衣口袋里拿出了一张半身的脱帽照片,送给周篮嫂留作纪念,真挚地说道:“周篮嫂,这几年来,多亏了你和大家的支持,才使我们度过了艰苦卓绝的岁月。我们就要离开这里了,到抗日前线去打日本鬼子,这一走,不知何时再能和你见面了。”

油山上下,万人相送,在雄壮的歌声中,陈毅依依不舍地告别了周篮嫂等人,带着油山游击队北上抗日。

陈毅自从1938年离开赣南以后,一直没有忘记曾经帮助过自己的周篮嫂,还多次打听过她的情况。

周篮嫂也十分挂念陈毅、陈丕显和那些当年一起战斗、生活过的同志们,但因为消息不畅,她一直没有得到陈毅等人的消息。

1951年春,周篮嫂生了一场大病,卧床许久,躺在床上,周篮嫂非常牵挂当年的同志们,她让孩子从壁橱的夹层中取出那张陈毅当年送给她的照片,嘴里喃喃说道:“也不晓得老刘、阿丕(陈丕显化名)怎么样了?这么多年了……”

后来得知他们都安然无恙,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奔波忙碌时,她才欣慰地笑了。

在北京的陈毅得知周篮嫂的病情后,虽然想去见见她,但因为工作繁忙无法前去,只能给她寄来了一些罐头和食品,叮嘱她要养好身体。

1962年初春,在北京召开了“七千人大会”,陈毅特意提到了周篮嫂,还交代一定要代他去看望一下。

大会之后,大余县委的负责同志回去后,找到了周篮嫂,向她转述了陈毅、陈丕显等领导对她的问候。

1962年底,周篮嫂当选为大余县人民代表、人民委员会委员和县政协常委。

1964年春,陈毅决定到赣粤边走一走,去看望一下当年的“老朋友们”,然而因为外事繁忙,他的这次出行计划最终没能成行,只好让夫人张茜代他到大余县城,看望了周篮嫂一家,看望了赣南老区人民,为她们带去了陈毅对赣南人民的亲切问候和思念之情。

1975年12月7日,周篮嫂不幸病逝,终年70岁,陈丕显、杨尚奎、刘建华等领导同志得知后,特意派人送去了花圈,以示哀悼。

周篮嫂逝世后,按照她生前的嘱咐,将她的遗体安葬在了当年陈毅和油山游击队员们经常开会的地方——她家后山半山腰的草坪上,墓碑上端端正正地写着“革命长青在,自有后来人。”

在三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中,赣粤边的群众们为陈毅和游击队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更是涌现了很多个“周篮嫂”,对于这些妇女群众舍生忘死的行为,陈毅始终不曾忘记,在《赣南游击词》中,他发自肺腑地写道:靠人民,支援永不忘。他是重生亲父母,我是斗争好儿郎,革命强中强。

多年来,到彭坑重温陈毅元帅与“周篮嫂”故事的人络绎不绝,也让我们这些后人明白,共产党人的自信永不变色,正是因为有着亿万人民的拥护支持,哪怕过去了这么多年,那段真挚的情意仿佛就在眼前,永远不会磨灭!

往期文章:

1947年,毛泽东去寺庙游玩,寺僧劝他:其他皆可,唯独黄河不可游

浦安修逝世前,对杨尚昆提了一个要求,杨尚昆看完后:我责无旁贷

1996年股票杠杆配资开户,彭钢等人向党中央提出一个彭德怀的遗愿,中央批示:同意

发布于:天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