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6月27日电(记者董道勇)近年来,中央财政通过安排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的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用于支持各省开展创业担保贷款贴息、中央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建设、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等工作配资平台的不同之处,在降低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撬动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财政资金支持开展创业担保贷款贴息
近年来,财政部会同有关方面实施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对城镇登记失业人员、退役军人、高校毕业生(含大学生村官和留学回国学生)、返乡创业农民工、网络商户、脱贫人口等10类重点就业群体以及吸纳其就业的小微企业申请的贷款,由创业担保贷款担保基金或者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提供担保,由财政部门给予贴息。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这项政策持续优化完善,在支持重点就业人群和小微企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9年,财政部门对个人创业担保贷款全额贴息、小微企业创业担保贷款实际利率给予50%贴息;财政贴息的个人创业担保贷款额度上限15万元,小微企业创业担保贷款额度上限300万元。
2020年,财政贴息的个人创业担保贷款额度上限由15万元提高至20万元。为兼顾适度市场化竞争需求,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防止出现套利现象,自2021年1月1日起,财政部门承担LPR-150BPs以上部分利息。
2023年9月,财政部修订出台《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通过提高创业担保贷款额度上限、引入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增信、降低小微企业申请条件等方式,进一步加大创业就业支持力度。自2023年10月1日起给予贷款实际利率50%的贴息,并将财政贴息的个人创业担保贷款额度上限由20万元提高至30万元,小微企业创业担保贷款额度上限由300万元提高至400万元。
专家表示,创业担保贷款贴息政策持续优化完善,在提高贴息额度上限的同时,优化贴息标准,既有助于减少套利风险,也可兼顾适度市场化竞争要求,可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让更多群体享受贷款贴息政策。
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建设
近日,财政部公布了2025年中央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名单,扬州市、深圳市、北京市密云区等90个地区入选。中央财政通过安排奖补资金,支持示范区普惠金融发展。
财政部明确,示范区要立足区域特色和发展需求,优化完善融资增信、风险补偿、信息共享等机制,推动普惠金融贷款“增量、扩面、降价”;金融机构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强化科技赋能,完善支小支农考核激励,健全敢贷、愿贷、能贷的长效机制。
记者了解到,对于入选示范区,中央财政采取与绩效挂钩的方式对示范区分档奖补,按各省绩效排名从高到低确定奖补档次,具体各档位省份数量、奖补金额分布如下。

图为中央财政采取与绩效挂钩的方式对各省示范区分档奖补金额
财政部要求,省级财政部门要严格规范中央奖补资金分配、使用和管理,强化绩效评价导向和结果运用,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财政部各地监管局要加强对中央奖补资金的监督管理与跟踪问效,严防资金挪用,保障财政支持政策精准直达、落地见效。
“中央财政对入选示范区的城市有奖补资金,将统筹用于小微企业贷款贴息、风险补偿等方面,这对全市小微企业而言是一大利好。”扬州市财政局金融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说,2025年入选示范区将切实增强扬州市普惠金融工作的推进力度,引入更多金融资源支持中小微企业,有效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满意度。
近年来,扬州市立足改善小微企业和“三农”融资发展环境,推出一系列创新举措与政策。一方面,通过出台《关于财政金融联动支持企业发展的工作方案》,构建起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普惠金融体系。同时,扬州市发布财政贴息、应急转贷、融资担保等9项实施细则,设立财政金融联动支持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发挥财政资金引导撬动作用。
数据显示,根据“1+9”财政金融联动政策体系,扬州市财政统筹资金对“苏科贷”“专精特新贷”“科技首贷”等省级科技金融产品提供年化利率1%的配套贴息支持。2024年至今,已撬动全市中小微企业新增贷款需求近百亿元。
财政资金支持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
近年来,中央财政通过支持包括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在内的农村金融机构强化农村金融服务,加大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投放,对这些农村金融机构进行定向费用补贴。
在奖补条件方面,享受奖补支持的农村金融机构需要:当年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平均余额同比增长,年均存贷比高于50%(含50%),当年涉农贷款和小微企业贷款平均余额占全部贷款平均余额的比例不低于70%,以及财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在补贴方面,对符合条件的农村金融机构发放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地方财政部门可按照其发放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月平均余额的一定比例给予奖补,最高不超过1%。奖补资金纳入农村金融机构收入统一核算。
以鄂尔多斯市为例,通过精准落实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政策,2024年度该市农村金融机构普惠金融服务能力实现跨越式提升。数据显示,2024年符合申报条件的机构全年共计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7.85亿元,较2023年同比增长9.8倍,政策激励效果显著。
中央财经大学财税学院教授白彦锋认为配资平台的不同之处,通过财政普惠金融专项发展资金,既缓解了金融机构在对小微企业、重点群体就业创业等放贷过程中的风险顾虑,也为金融机构拓展了下沉市场。与此同时,还降低了重点群体获得信贷支持的门槛,通过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之间的有效协同,实现对金融机构信贷这种市场化行为的财政赋能,提升了其普惠性、可及性。